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13706000042580096/2023-03884 组配分类: 文字解读
发文机关: 开发区人力社保局 成文日期: 2023-08-28

【文字解读】《烟台黄渤海新区2023年“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浏览量:    

字号:

解读人

崔华昌

联系方式

0535-6396172

咨询地址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路1号行政中心438室

线上咨询

点击"我要问"提交线上咨询申请

近日,烟台黄渤海新区人社局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烟台黄渤海新区2023年“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烟黄新人社〔2023〕24号)以下简称《方案》)。现就《方案》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

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以不断满足人民高质量生活需求为目标,对“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为落实《规划》有关要求,今年3月21日,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建设群众安居乐业的社区“幸福家园”为目标,坚持“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的发展方向,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等21个省直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印发《2023年“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实施固本强基、养老服务、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助残服务等17项行动,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二、制定依据

1.国务院《“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山东省民政厅《2023年“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鲁民〔2022〕29号);

3.烟台市民政局《2023年“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烟民〔2023〕23号)。

三、出台目的

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和山东省民政厅、烟台市民政局等上级部门具体工作部署,持续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着力增强社区治理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精准化需求,全面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重要举措

一是实施社区固本强基行动。全域深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深入实施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建设迭代升级行动,打造以街道、社区、园区等党群服务中心为主干,居民小区、新就业群体、海岸沿线等特色驿站为支撑的党群服务阵地矩阵,全面优化布局体系,拓展服务功能场景。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动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强化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环境和物业、妇女和儿童等下属委员会工作联动,年底前评选一批“最美幸福家园合伙人”。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年内实现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2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6个社区社会组织。

二是实施社区助老助残扶幼救困行动。推动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全区2023年改造不少于120户。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社区食堂,全区城乡社区助老食堂达到12家以上。加快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月探访率达到100%。落实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护佑健康”孤困儿童大病保险项目,提升孤困儿童保障服务水平。推进各镇街未保工作站实体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增强村居儿童主任服务能力,开展“五社联动”助力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及时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监护指导、精神慰藉、政策链接、转介帮扶等关爱服务。年内全区新建1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依托“如康家园”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技能培训、文化体育、心理疏导、交流互助、助残业务办理等就近就便服务。推广“如康家园”社区康复服务规范,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社区康复深度融合。加强村(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建设,全区村(社区)社会救助站(点)达到全覆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标准,大力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将“物质+服务”救助下沉到村(社区),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必要的照料服务。

三是实施社区就业卫生教育等基础服务。就业:继续实施“十百千”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在全区评定一批就业服务质量标杆机构,推动就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持续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确保全年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05人。卫生:扎实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年内新增推荐标准机构1家。新建或由卫生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社区医院标准建设,推进建设名医基层工作站。持续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教育:依托山东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平台,推动远程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面向全社会,继续开展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遴选活动和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展播活动,积极参与全市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文化: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逐步推进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创新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公共阅读文化空间。依托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以第五届烟台市民文化节、第三届烟台冰心读书节、烟台黄渤海新区渔灯节为引领,试点培育“网格+文化”社区惠民项目,强化示范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展演、全民阅读、冬春文化惠民季、“村晚”、文化进万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体育: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为周边社区居民健身提供便利。落实体育总局社区运动健身中心建设试点。设立社区健身活动站点,为社区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示范站点。发展群众身边的运动协会、体育俱乐部和健身团队,大力推进社区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举办社区运动会15场。科普:依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社区科普活动;充分利用大篷车作为流动科普资源,深入村(社区)组织开展流动科普巡展,助力村(社区)群众科学素质提升。

四是实施平安法治社区建设行动。推行城乡社区民警专职化、农村社区民警全员化,推动城区“一区一警两辅”、农村“一村一辅警”落实到位,协助社区驻村民警做实人口管理、社区防控、矛盾排查、纠纷调处等基础工作,加强社区警务与网格化联动,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规范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培训,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解等服务,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办事。深化“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组织村(居)法律顾问为村(居)治理提供法律意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持续开展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提升村(社区)法治宣传教育水平。

五是实施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等行动。做好全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调查,实现全区避难场所信息统一汇集、逐级备案、动态更新,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支撑。深入开展安全文化“五进”活动,加大对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居民小区(村居)、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文化示范学校等场所的建设,把应急管理系统的正面影响力深入到千家万户;高标准搭建“烟台开发区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和“黄渤海应急”抖音号,以高质量的内容、快节奏的时效、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安全知识科普,刊发本地典型案例,解说应急政策法规,贴心服务企业基层。引导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开展服务。进一步落实村(社区)协商制度,推进基层党组织主导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极推进社区基金发展,年内新增社区基金不少于10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优化完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全面支撑社区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需求,探索构建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切实为村(社区)组织减负,让其有更多的时间为民服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